【威宁风采录】郑少文:深耕“稻”路二十载 用心细磨每一粒米

发布时间:2025-09-05 点击量:

技改后对设备进行调试

检查电路设备

实时监控生产情况

在南宁威宁集团所属企业威宁资产经营集团下属储备粮公司五象粮库大米加工车间里,机器终日轰鸣,米香四溢。车间副主任郑少文的身影二十年如一日地穿梭在生产线上,默默守护稻谷蜕变成大米的每一道工序。他将“用心加工好每一粒米”的朴素誓言,化作日复一日的坚守,刻进了粮食生产的每一个细节。

精耕细作守初心 严把粮安第一关

每年夏粮入库前两个月,郑少文就已投身在储备粮轮换加工出库和腾仓备库的工作中。每天清晨,他总是早早到岗,始终如一地执行他的“晨检铁律”:沿着生产线逐一检查设备参数,确认人员到岗情况。“粮食加工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是他常对车间操作队伍说的话。

夏粮入库期间,郑少文的脚步几乎从未停歇。从数据监控到现场调度,从设备巡查到应急抢修,他每天穿梭在大米生产车间近两万步。设备突发故障时,他总是第一时间拎起工具当“抢修员”,汗水一次次浸透工服。“只有多跑一步、多查一点,我心里才踏实。”正因这份朴实的责任感,让他和团队成了夏粮入库最可靠的“排头兵”,筑起了守护老百姓“米袋子”的坚实防线。

精打细算降能耗 巧谱节能新篇章

五象粮库大米加工车间生产线投入大、用电能耗高,面对高昂的电费,郑少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产线耗电像流水,我们得把每度电用在刀刃上。”通过长期观察,他发现设备频繁启停是造成电力空耗的原因。在征求公司领导及有关员工意见后,他尝试推行“中午连班不停、下午提前停机”的新模式,优化排班制度,精准规划加工时段,巧妙避开高电价用电高峰。

在郑少文的努力下,储备粮公司2024年车间稻谷加工能耗降至75度/吨,较2023年下降了13%。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大额的投入,郑少文用实实在在的观察与思考,将绿色发展理念碾进了加工生产的每个环节。

攻坚克难提质效 匠心铸就精品粮

“加工碎米率降一点,老百姓碗里的好米就多一点。” 今年,郑少文带领团队攻坚“高碎米率”难题。他凭借着一股子钻劲儿扎进车间,从砻筛、碾白到抛光各生产环节逐一进行研究排查分析,最终将原因锁定在使用“白米筛”设备的技术局限上。

原因明晰后,郑少文着手准备设备技改,通过全面调研设备参数,虚心请教同行专家,带领技改团队精准发力,最终将碎米率稳稳控制在15%以内,大幅提升了成品米品质。

“每粒米都得是放心米。”这不是口号,而是郑少文守护邕城市民“米袋子”安全的铮铮誓言。二十载光阴,郑少文把自己打磨成了粮食加工线上的“精密仪器”:守岗时的较真,是对责任的担当;节能时的巧思,是对效能的追求;提质时的钻研,是对品质的坚持。

从稻谷到白米的蜕变里,蕴含的是郑少文对粮食的敬畏,对工作的责任,对民生的担当,也是他数二十年如一日践行“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初心与使命。

/覃丽丽、蔡思敏 /覃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