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管员在用智能粮库监测系统监测粮情
应对“回南天”保管员在仓房门窗、通风口进行全面密闭
保管员在进行粮情检查
绿色充氮技术应用
威宁资产经营集团下属企业储备粮公司以科技为矛、以创新为盾,全面打响春季储粮保卫战。面对气温回升、湿度增大等季节性挑战,通过“智慧监测+精准防控+绿色储粮”三位一体防护体系,为每一粒储备粮撑起安全“保护伞”。
智能传感器:粮食安全管理的“神经末梢”
针对春季独特气候特性,储备粮公司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常态化监测机制,严格执行“三查三测”制度(即查粮温、仓温、虫害,测水分、品质、气体),重点排查仓房漏雨、返潮、结露等隐患问题。依托智能化监测系统,动态调整粮温、水分、虫害等关键指标的监测频次,实现隐患早发现、早处置。为监控得到更精准数据支撑,在所有政策性粮食仓库构建立体监测智能系统。在仓内部署温湿度感应阵列,在粮堆植入200余个高精度测温探头,如同“神经末梢”实时精准地采集粮温数据,一旦粮温超出设定数值将发出警示,为储备粮安全存储提供坚实有力保障。
三重防护:粮食安全保障的“金钟罩”
面对春季频繁的“回南”天气,做好防潮工作对粮食保管尤为重要。赶在“回南天”来临前,储备粮公司未雨绸缪开展仓体气密性改造维修,做好仓房防潮隔湿等工作,建立第一道建筑防护层;使用“双层薄膜+密封胶条”密闭工艺,在入粮前后实现粮食“全包裹”式防护,有效阻隔外界温度波动的影响,保障库存粮食顺利渡“潮”,建起第二道物理隔离层;当仓湿度检测高于70%时、仓温高于25℃时,仓内空调机组迅速开启进行调控,实现控温控湿,有效抑制粮食发热与霉菌滋生,延长粮食的保鲜周期,这是粮食保障的第三道动态调节层。
绿色技术:构建粮食保鲜的“生态圈”
储备粮公司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储粮技术标准化与应用创新。2012年开始,不断探索食品级惰性粉在粮食保管中的应用,2023年,储备粮公司参与研究起草的《惰性粉储粮防虫技术规程》(LS/T 1227-2022)发布。惰性粉储粮防虫技术颠覆传统防虫模式,采用食品级惰性粉对粮仓进行预防性处理,针对粮仓墙角、缝隙等害虫“死角”,采用机械喷施+人工翻拌的复合处理技术,使害虫接触到粉末失去行动能力,实现“零化学药剂”灭杀。协同氮气气调、低温储粮的“双技术协同”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有效抑制微生物滋生,减缓粮食的呼吸和氧化作用,进一步保障粮食的储存安全和质量稳定。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作为国有粮食承储企业,储备粮公司始终把“藏粮于技”真正落到实处,用科技创新书写新时代“广积粮、积好粮”的答卷。以新的研究和探索,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通讯员 何依琳、蔡思敏、巢幸源/文 何依琳、王良聪、巢幸源/图)